省运会开幕,“晋”行曲铿锵
去年10月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设备企业——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在西安启用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总投资2.55亿美元。
该公司今天宣布,已与法国知名的项目开发和分销公司Delta Sud 达成了一项长期战略合作伙伴销售协议。我们期待着提供高品质的模组、优质的服务和一个低成本的业界领先平台,以此继续拓展与我们忠诚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Delta Sud 的合作关系。
CNPV 简介CNPV Solar Power SA (NYSE Euronext: ALCNP) 是一家领先的多产品太阳能公司,生产硅锭、硅片、电池和太阳能组件。该公司的世界级晶体太阳能光伏组件具有可靠性高以及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并且经过了严格的内部测试和外部认证(IEC61215、IEC61730、UL 和CE),以确保卓越的性能和安全性。Delta Sud 为终端用户提供设计、项目开发和光伏系统安装服务,采用著名制造商CNPV Solar Power SA 的高品质光伏模组。Delta Sud 总裁Yann Sellier 先生和技术总监Stephane Boudjema 先生评论说:Delta Sud 很自豪与CNPV 达成这项新的战略销售协议。对我们而言,与Delta Sud 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我们与那些在发达和新兴光伏市场拥有增长机会的公认的多区域能源开发商结盟的一次重要成功。
CNPV 首席执行官张顺福先生和CNPV 首席运营官、首席技术官兼董事会董事B. Veerraju Chaudary 指出:我们很高兴宣布与Delta Sud 建立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与Delta Sud 的现有良好合作伙伴关系在乡镇、卫生院、养老院、学校等建设太阳能公共浴室等。目前已经商业化运行的主要是槽式和塔式,如延庆项目就是塔式系统。
目前,制约太阳能热发电发展的主要技术障碍是聚光成本较高,在不稳定太阳辐照下的系统光学效率和热功转换效率低。eSolar作为全球仅有的三家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商业化运营商之一为国人所熟知,并非是因为这句激荡人心的口号,而是其在今年1月9日与我国的蓬莱电力签署了50亿美元的2000 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合同。大家都在起跑线上,为什么中国不快跑一步呢?恰恰在研发阶段投入中国是最吝啬的到快成功了,中国投钱又是最大方的。而据业内人士分析,在上述撒哈拉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整体产业链分工布局中,一些欧洲企业已经瞄准中国市场,与国内企业合作,计划为其撒哈拉项目提供成本低廉的产品,最终产生的电力将通过大规模电网源源不断地送往欧洲各国。
各国竞逐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热发电正成为世界范围内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热点。黄湘举例说,一台效率是10%的30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机组,占地可能达到10平方公里,如果效率提高至20%,占地面积立刻能够降低一半,只有5平方公里,它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为什么不在科研上多投入一些,发展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呢?据黄湘分析,对于太阳能热发电能否作为未来支柱性能源形式,在美国本土也有不同的认识,eSolar之所以肯投入50亿美元在中国发展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一方面是希望通过示范,提供实验数据,以确定技术路线,同时还以此进军中国市场,占领先机。目前该联盟已提交术语标准。该联盟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在确立太阳能热发电行业发展标准、规范行业发展方面有所建树。黄湘笃信,太阳能热发电和化石能源发电成本两者相同,这一天可能会在10~20年后某一天到来,届时规模化发展就会实现。
具体到太阳能发电领域,目前,基于硅片的光伏技术、薄膜光伏技术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正在相互竞争,以获得成本上的领先地位。一个利好消息就是,由中科院电工所、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等30多家单位已经联合成立了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eSolar的中国合作方之一的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湘坦言,引进eSolar技术进入中国,他本人的态度其实是非常犹豫的,这有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恰恰是国外的太阳能热发电发展比中国快,但是中国也起步了。降低成本的途径之一就是依靠技术进步。
按照有关计划路线图,预计在2010年我国建成1MW实验电站及研究基地,证实技术可行性后,逐步在2015年建设10~100MW示范电站,2020年建成荒漠地区100~1000MW的商业实用电站。无疑,一个革命性的时代或将就此到来。
在上述863项目的基础之上,2009年,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牵头申请的高效规模化太阳能热发电的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973计划立项支持。目前我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发展与国外存在的差距主要在于,太阳能热发电站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及集成技术还未掌握,目前由于还没有实际建成并运行的电站,因此一些具体技术还缺乏实用经验,一些基本的检测手段也欠缺。
而2009年11月,西班牙发布政府公告,宣布2012年西班牙太阳能热发电的装机目标为1850 MW。以模块化技术为基础,形成大容量太阳能热发电厂。公司股东包括ABB,德意志银行,肖特和西门子等12家公司。据了解,项目聚焦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为:太阳辐射能流聚集—吸收的时空协同输运及转换规律。另外,该技术在现有太阳能发电技术中成本最低,更易于迅速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可见,即使风电和水电全部转化为电能,我国的低碳和无碳发电装机容量为8.3亿千瓦,占2020年全部电力需求的59%,因此,其余部分由哪一种可再生能源提供,最有基础并且已经规模发展的太阳能应用无疑是最诱人的形式。
2009年7月,12家大型公司在德国慕尼黑签署备忘录,启动沙漠行动计划。翻开世界太阳能热发电版图可以发现,目前太阳能热发电站遍布美国,西班牙,德国,法国,阿联酋,印度,埃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等国家。
虽然自主技术尚不成熟,但国内的热发电市场很大,杜茜表示,包括eSolar在内,国内宣布将建的热发电容量已经达到4GW。黄湘曾撰文分析,美国建成的太阳能电站发电成本大致折合2万元每千瓦,中国火电发电成本为5000元,加上排放物处理成本会达到1万元。
虽然元件都可以批量生产,但都没有在实际系统中进行验证,只有建成了电站才有检测手段和平台。与此同时,我们才发现,中国尚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太阳能热发电厂。
在通向太阳能电力与传统电力同网同价的进程中,合理的补贴政策对吸引产业发展必需的投资是不可或缺的。目前黄湘主持的973项目的目标之一就是致力于材料领域的突破性研究,以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从而降低投资成本。目前我国自己的技术即将进入实验示范阶段,在热发电方面,中国应该不会走完全引进国外技术的道路。目前中国太阳能热发电项目主要由科技部支持,进行自主技术的研发和示范电站建设。
通过在中东及北非地区建立一系列联网的太阳能热发电站,满足欧洲15%的电力需求以及电站所在国家的部分电力需求。值得关注的是,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近年来中外企业纷纷争取在中国太阳能辐照资源优势地区上马太阳能发电项目,意在跑马圈地,以期在未来电力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甚至主导地位。
美国能源部太阳能办公室计划处主任Thomas Rueckert博士在2009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国际论坛上透露,美国能源部在太阳能热发电研究与发展方面的投资在逐年增加,2009年预算为2431万美元,2010年达到7842万美元,其目标是到2020年热发电承担基础负荷。饱受诟病的太阳能发电的高成本问题,在黄湘看来并不成其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于通过提高发电效率和规模化应用。
根据美国能源咨询机构EER的研究报告《2009~2020年全球聚光型太阳能热发电市场和战略》,早在2009年4月全球正在建设的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已达1200MW。[page]太阳能热发电主要有槽式聚焦系统、塔式聚焦系统、碟式聚焦系统和反射菲涅尔聚焦系统等四种方式。
在技术方面,有些准备和国外合作,有些则在等待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熟。美国目前热发电的发电成本是13~16美分/度电(无蓄热),美国能源部的目标是实现2015年8~11美分/度电(蓄热6小时),2020年低于7美分/度电(蓄热12~17小时)。极端条件下热能传输蓄存机理及与材料组成结构的关联机制。黄湘目前担任该项目首席科学家。
国家战略支持值得期待作为太阳能大规模发电的重要方式,太阳能热发电具有一系列明显优点,首先,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非常低,根据国外研究仅有18g/kWh。但发电效率的提升将大幅降低对土地的需求。
2009年10月30日,DII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由于太阳能低密度的能量特性,决定了发展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将会占用大量土地。
目前在建预计将于2010年年底建成的最大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厂为1 MW。从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战略角度,黄湘算了一笔账。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